查看原文
其他

“独唱”到“大合唱”,广东探索构建全民普法新格局

广东普法 2022-10-12


创新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实现普法工作由“独唱”变“大合唱”新格局;

创建“宪法教育大课堂”,通过通俗易懂的标准课件和“双师教学模式”,点燃青少年学习宪法法律的热情;

省市联动创建“法治文化节”,将法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文本上的宪法、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

打造“广东普法”新媒体普法平台,增加了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受众量、便捷性、趣味性……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理念和新机制,通过压实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普法资源,创新基层普法模式与载体,真正有效构建起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全民普法新格局,实现从普法机构“独唱”到全社会“大合唱”的转变,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岭南人民的新风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积极贡献。


压实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

9月7日至8日,由中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律师代表、基层普法机构代表组成的评议团,先后走进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总工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5家单位,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等形式,对他们落实和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行实地考察。


“激烈的角逐马上开始啦!快喊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围观投票……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普法成果吧!”9月13日,潮州市正式启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网络投票环节,市民通过公众号就能参与投票评议。


8月以来,广东各地纷纷开展的“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描绘出一幅南粤大地普法工作的亮丽风景。


广东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吴小洪介绍说,2017年,广东开全国普法工作之先河,组织开展全省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现场报告评议会。省法院等5家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分别作履职报告,全省64个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21个地市普法办和20多家媒体代表观摩评议活动。同年1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省级法治宣传教育专家顾问团,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价普法工作机制。


此后,广东拓展评议活动广度和深度,成立由44个单位成员组成的落实普法责任制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8大共性普法责任和42项个性普法责任;将宪法和民法典学习宣传列入评议内容,并增加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互评、“谁执法谁普法”效果群众说、全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颁奖展示等环节,进一步丰富评议内容和形式;制定国家机关11项普法责任和25个普法工作指标,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广东建设考评等七个省级考核事项……


据统计,自2018年起,全省21个地市和122个县(市、区)全覆盖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截至2020年,省、市、县(市、区)三级共评议国家机关2000多个。


实践证明,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是推动国家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关键一招,有效压实了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


法治精神植根于青少年心中

7月21日,佛山市高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里,“法治小讲师”精英训练营在这里开营。开营仪式后,来自全区14所中小学校的30多名学生,在社工的带领下迅速建立团队、代入角色。


训练营旨在采用视频拍摄、法治作品制作、模拟法庭演绎等方式培养校园“法治小讲师”,通过“法治小讲师”带动全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广东始终将青少年群体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11月,广东省普法办、省司法厅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启动宪法教育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青少年“宪法教育大课堂”普法品牌。


“以往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存在原则上要求多、具体措施少,刻板灌输多、精准教育少,零散内容多、系统规范少等问题。”吴小洪说,为此,在打造“宪法教育大课堂”过程中,广东紧紧抓住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怎么保障等关键问题,建立起“省级统一标准、地市主导落实、多方共同联动”的推进模式,搭建起“一主题、多案例、全覆盖”的布局设计。


实践中,广东整合法学专家、法律服务工作者、新闻媒体人等资源,依托公益普法工作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设计制作课件教材;结合身边真实案例、法治文化产品、现场师生互动,采取四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宣讲形式,通过尊崇宪法、学习宪法、以案说法、诵读宪法“四大模块”宣讲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宪法学习热情,精准掌握宪法规定。


2020年3月,省普法办联合省教育厅、省法学会制作“宪法教育大课堂”之《公共卫生法治》课件,通过线上向中小学生宣讲宪法的相关条文以及易懂易做公共卫生知识和方法,在提升中小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同时,倡导依法防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探索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新方向

2019年10月,一场为期3个月,融合各地传统文化特色、集合各种传播手段,以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为主打的法治文化节,在南粤大地拉开序幕。


活动中,广东全省共组织宪法法律宣传系列活动3.5万场,参与人数超过4400多万人次,活动形式和参与人数创历年之最,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梳理“岭南特色”普法,广东探索打造的法治文化建设新品牌——法治文化节,绝对会在南粤的普法工作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法治文化建设成果日益丰富,但集中展示的法治文化综合平台仅仅停留在法治文化示范企业和零散的法治文化阵地。为此,早在全国‘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之时,广东就开始着手创新载体形式,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吴小洪介绍说,如推动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相融合,依托平台阵地实现法德共治,构建“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网络有信息、电话有指引、培训有机构、基地有体验、法宣有队伍”的普法工作格局。经过前期的探索和试点,广东决定创新举办首届法治文化节。


2020年初,广东及早策划并部署第二届法治文化节。随着我国首部民法典问世,广东开始着手打造“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二届法治文化节,细化为“4+4+2”模式,即“4赛、4展、2主场活动”。


“4赛”是指“我与民法典有个约”普法责任单位青年演讲比赛、优秀普法小使者之“法治小记者”评选、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民法典故事大王”评选以及面向全社会的“我眼中的法治”微视频作品评选比赛。“4展”是民法典漫画普法作品展、民法典“法语”书法作品展、“照片中的民法典故事”展和民法典普法创意作品、产品、书籍展。“2主场活动”是指广州和深圳开展的两场主场活动。


从首届法治文化节开始,就形成省市联动,同频共振,全社会畅享法治文化“大餐”的特色。首届法治文化节,广东普法机构精心组织“3+5+N”的多声部、多旋律、多维度的主题活动,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4+2”模式法治文化节,经首届法治文化节的铺垫,全省各地市也纷纷效仿举办当地法治文化节,收到良好的普法效果和社会宣传效果。


推荐阅读


注意!一复阳病例轨迹涉广州客运总站,另广东多地发布紧急提醒

09-22

陈一新:聚焦“八个字”攻坚“新难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水平

09-22

中央政法委通报7起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及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典型案件

09-22

和舍友吃饭总“断片”,他怕被“迷奸”遂报警,竟牵出一起涉外毒品大案

09-22


来源:法治日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